“想专攻某一门学科竞赛,一定要学好相关学科,比如我在搞物理竞赛的同时,提前学了不少大学数学的课程。”叶炳天在今年不仅收获了物理竞赛奖项,还通过了美国数学竞赛,而他在数学学科上的起步要追述到幼儿园。“我妈妈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所以我还在上幼儿园时就常常去‘旁听’数学课了。”叶炳天说,虽然自己当时年龄太小,但听上几遍之后再向妈妈请教一二,基本上到了上小学时正式学就没什么压力了。6年级就开学学习微积分的他,直到中学阶段都在数学上有着绝对优势,但在高一选择竞赛项目时,还是遵循了自己的爱好,最终选择了物理竞赛。“当时指导老师告诉我们,想在物理竞赛中拔得头筹,在数学上至少要具备省一等奖水平,所以为了学好物理,必须把数学学科的基础关过了。”叶炳天说,开始的物理只需要简单的计算,到后来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则需要高等数学作为基础。为了更好的备战物理竞赛,叶炳天一直不忘学好数学“打底”,在他看来掌握好学科间的融通性是另一法则。
“我小学4、5年级就开始读初中物理,到了初二正式开物理课时,我已经开始自己琢磨大学物理的课程了。”叶炳天的物理学习起步的比较早,到了初三毕业已经基本自学完了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学科知识钻而精的学生,谈起学习方法多会提到“兴趣先行”,高二就跻身全国物理竞赛,并进入省队的叶炳天也不例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小就很喜欢物理,特别是对于生活中物理很敏感。”叶炳天告诉记者,他喜欢物理的“俯视性”,觉得不少自然现象其实都能用物理概括,即使是生活中一些小现象也同样可以用物理思维去解释。有时候他和同学坐公交车放学的路上,站在车上摇摇晃晃的时候,他就会和同学们讨论此时力的作用是怎样的,在车厢晃动中运用哪些物理原理可以减少不适感等等。在他看来,这样在生活中分析、探索物理的奥秘远比一板一眼的做题战术轻松、高效的多。“当然,竞赛的学习就远比基础物理难的多,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叶炳天说,物理竞赛相比较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要沉下心来把知识系统化,联系实际动脑筋想,找到问题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