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
小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班主任:段薇薇)
初中:金沙js9线路中心(班主任:李娜、杜菁)
高中:金沙js9线路中心高三(1)班(班主任:严青)
升学去向:保送北京大学工学院曾获奖项:2009、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2009年江苏省信息学比赛一等奖;2010年江苏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三等奖
特长爱好:数学、音乐、绘画、文学
受益习惯:善于掌握题目的思想方法
从小,朱斯亚就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欢一切与数有关的东西,买了很多与数学
有关的兴趣书。其中有一本叫做《院士数学讲座》,是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一些数学方法,
朱斯亚给记者举了一个有关洗衣服的小事例。
洗衣服时,每次会加一些水用来中和洗衣液,可是最后还是会有残留,那么,怎么才能
让残留的洗衣液最少呢?书中以20千克水为例,经过实验发现,一次性倒完水残留最多,分
两次倒的话残留将明显将少。因此,加水的次数越多越好,这就引入了数学中的一个“极
限”的思想。
小学低年级时,对于做数学题,朱斯亚只是死套公式,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做。他买的一
些教辅材料后面有答案,但是,答案虽能看懂,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却不知道。因此,对于
灵活性题目掌握不好。
渐渐地,喜欢下象棋的他领悟到,数学与象棋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讲究步骤,注重
逻辑推理。因此,他开始试着找出题目的思想方法,通过解答反推出出题者的意思,然后举
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起解题过程或是答案,朱斯亚更加注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与同学们交流互动的过
程中,他会当场在草稿纸上进行演算,将思考的全过程呈现出来。“有时候一条路走到头了
才发现其实走不通,需要推翻了重新来。”但朱斯亚告诉记者,这种“走弯路”的过程其实
很有价值,这个方法为什么不行,不行在哪里,要换成哪一个才行,类似这样的解题“第一
感受”尽在其中。
根据草稿纸上的演算,朱斯亚会将体现思想方法的关键步骤整理出来,以后在解答时,
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一步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得来的。
对于笔记,朱斯亚有一个再整理的过程,即在重要步骤的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这道题
用的是哪个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哪些方法这道题也可以用等等。
他还会根据解题的思想方法重新改编一些题目附在笔记旁,帮助自己进一步融会贯通。
有一次,朱斯亚在教辅材料上看到一个不等式的题目,它的解题方法很少见,属于一种特殊
的变换。朱斯亚就根据这个方法重新出了两个题目给自己做,进一步巩固。
高三时,朱斯亚帮着老师出了几套数学竞赛的模拟卷。因为在高二就因数学竞赛拿到了
报送资格,因此,高三时他没有再参加竞赛。“出卷子看似不容易,其实只要掌握了每一种
思想方法在竞赛中的运用,再加以综合,就能把握住出题人的心理。”
由于对数学的喜爱,朱斯亚利用课余时间建立了人人网主页,名字就叫“数学”,已经
有1000多个“粉丝”,除了解答别人的问题,更多的是和同样热爱数学的同学进行思想方
法和观点上的交流。
转载自金陵晚报 记者:徐雯 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