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能与新课程改一路同行吗?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3-04浏览次数:1300

 

高考改革能与新课程改一路同行吗?
——专访《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一书作者余一鸣
﹝刊于北京《现代教育报》2004年9月20日﹞
《现代教育报》记者单小亮
谈到即将实行的高中新课改,余一鸣老师似乎有点激动,他跟记者说了很多他心中的想法。他是个非常敢说恬的人,这是记者对他的最大感受。“应试教育是贴身内裤!”曾是他的大胆“骂”言,“新教材一小媳妇”说法更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老师对教育居然有这么多可说的,可“骂”的,正可见得这个老师对教育的理解。
应试教育是贴身内裤?
记者:我曾听很多高中老师抱怨到,高中实行新课改全然是一种形式,根本不可能得到切实推行,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在左右着高中教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私下里扎扎实实搞应试。你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余一鸣:高考制度不改,或者说高考的方向不改,新课改确实有可能流于形式。有人说,现在的新课改是取好了名字等孩子生出来,意思是说孩子会不会夭折,是男是女或者是痴呆都说不定。其实我们一直在口号上没少喊,比如“减负”,比如“素质教育”,最后在高考升学率面前都不堪一击。
前不久,我在北师大《中国教师》上这样讽刺:“素质教育是西装领带,每到场面必定穿戴;应试教育是贴身内裤,人前人后都贴着皮肉。”学校要生存,高考率是命根子,经过了多次教改的浪头,很多人认为新课改也只是刮一阵风,风大一点而已。高考已在逐步改革,很多省市已单独命题,但是还没有根本性改革。即使像我所在的学校,一旦升学率下降,一旦没有拿到中、高考状元,社会的压力也会影响新课改无疑。
高考改革能与新课改同行吗?
记者:你认为高中的语文新课改将怎样来进行?怎样来调节课改的“素质”与高考的“应试”的矛盾?
余一鸣:新课改与高考应试的矛盾是客观的,新课改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而高考制度是从管理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出发,我们一直强调高考制度是回前最公平最有可行性的选择,但是制度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尽管这要有个过程。我还有另外一种担心,高考开始改了,课改却跟不上。
我们江苏今年的作文考题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有人认为此题曲高和寡,叹“想说爱你不容易”,有人甚至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埋怨命题者不了解中学生作文现状,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从另一个大。度思考、改革作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作文改变现状与美丽同行呢?我在心中祝愿,新课改能与高考改革同行。
改革,更是一件责任……
记者:既然高中新课改的步子已经迈开了,我们不应当再有过多抱怨,而应当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您认为,面对新课改,高中的老师和学生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来应对?以怎样的努力来应对新课改?
余一鸣: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责任,不是请客吃饭,而且需要改革者有真功夫,不是只需到未庄的尼姑庵里抢一个宣德炉就可以宣布革命完成了那样轻松。从新课标到新教材,从新理念到新教法,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专业纵深到学科综合,需要教师来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
对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来说,首先是洗心革面的痛苦,然后是力不从心的惶恐,既有理念上的抵触。又有心理上的排斥,尤其其中一部分人已成为名教师、特级教师,本来只要躺在旧教案上指点江山了,现在要把他的椅子掀翻,让他与小年青站在一道起跑线上,这确实不公平,这其中不乏智者,他们身体力行,勇敢与世界教育理论接轨,为课程改革摇旗呐喊,但付出的勇气与毅力非一般人所能为之。
对一部分青年教师而言,他们为课程改革欢呼雀跃,宣称没有课程改革国将不国,但是他们本身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许多人在真正投身于课改实验后,会发现自己的穷乏和肤浅,会如饥似渴地去汲取和探索,但是也会有一部人会在课改的理论素养要求和实践障碍面前退却,抱怨工作太忙,学生不理解,家长不支持,怕挑担子,怕再吃一番苦。
新教材:永远的小媳妇?
记者:之前初中、小学都已逐渐实行了新课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其中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对日常教学的把握,还有农村教材、师资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来切实面对的。我想知道,您是怎么看待高中新课改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问题的?应该怎样来避免?
余一鸣:我想从教材的“一纲多本”来谈一下这个问题。语文教材从“一纲一本”走向“一纲多本”,是新课改的第一步,现在各地新编教材纷纷亮相,但我认为未必很乐观。新编语文教材在传统教学法中难以突围,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滞后会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画虎不成反类犬,部分教师不喜见。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视课文为神圣的职业意识,追求课文至上,上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不留任河缝隙地吃透课文,掌握课文的每处细节,因此在课堂上用各神方法重复课文,在课外布置繁重的作业消化课文,很多语文教师就叫苦时间不够用,都叫喊着新编教材来不及教。尽管现在新编的语文教材以人为本,贯穿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但禁得住这种教法的分尸式肢解吗?更有甚者,我们还有一批离开了教参书就不能教书的先生,偏偏新教材编写者们对教参不屑为之,新编教材就更加难以得到这部分老师的欢迎了!
新编语文教材在高考成绩这位婆婆面前永远是个小媳妇,即使热血沸腾豪情万丈在婆婆面前也得忍气吞声,低眉顺眼。目前新编语文教材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缺少配套练习,因为题海战术不符合课改精神。但是教师不放心,学生不信任,家长不答应。以200O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试验教材为例,新华书店配套的各种指导用书。同步练习不下几十种,其宗旨就是要搭起教材与高考试题之间的桥梁。新编语文教材是服从新课程标准还是服从《高考说明》,在这二者尚没有完全合拍统一之前,教者和学者必然会屈服于高考。
我认为要把教材的选择权交给语文教师和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在课改中面临实际问题,许多人还是心存顾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与教材作品中的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应该是中心。
选择教科书的出发点,是什么样的教科书才适合你的学生,而不是学生怎样去适应这套教科书。语文教师则应该拥有选择教科书的第二发言权,教科书在赢得学生的喜爱之外,还必须能让教师充分拥有建构和发挥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个性化风格,有利于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和教科书之间的对话。
 “一纲多本”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是新课改中的一个缩影,改革越深人,遭遇的问题会越多,但这并不能动摇我们的决心。只要社会的各个层面都理解并支持,新课改的灿烂前景是无疑的。我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