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7)班 范珈彤
个人档案:
毕业小学:拉萨路小学分校
毕业初中:金沙js9线路中心
毕业高中:金沙js9线路中心
主要成就:
高中3年班长经历;
校优秀团员;
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市二等奖;
2011年南京市肯德基杯校园健身大赛团体市一等奖;
第六届中国中学生学生作文大赛省三等奖。
预录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固然不是造就人才的唯一地方,但在学生时代的青年却应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坏境与设备把自己铸造成个东西。
——胡适
从初中进入南外,到现在已经快6年了,作为一名准毕业生,心中满满的是感激与不舍。
——你好!Hello!Hallo!Bonjour!こんにちわ!——
金沙js9线路中心,顾名思义,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是一大亮点,德日法英四个语种可供选择。拿我自己班级来说,我们班就具全了这四个语种,这其实是非常有趣的。我是个英语生,我便会时常问问同学如何用德日法进行一些简单的问候,所以我们班里常常传来各种“奇怪”的问候语,老师们都笑称这是个“小联合国班”。为了更好地学习外语,我们几乎每天都有2节外语课,而且是小班教学,这对于同学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极大的帮助,每个人每天每节课都一定会有开口侃侃而谈的机会,6年下来,我们几乎都有了了“三寸不烂之舌”。平日里与外教的接触也让我们对外国的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每逢万圣节、圣诞节之类的,学校还会有“小惊喜”等着大家~!
——这些活动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舞台,给平凡的我们投下了一束聚光灯,点亮的不仅是我们,更是心中的梦想。——
早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常常听到老师们骄傲的给我们介绍他们教过的成功考入南外的学长学姐,也就从那时起,我对这个学校有了憧憬。还在读小学的我对南外的主要印象就是——活动多。的确如此,当我之后进入南外开始,校内丰富的活动便接踵而至,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周、外语节等等。值得一说的是艺术节和外语节,每当此时,我们会以班级为单位准备节目进行年级甚至学校的表演。譬如喜欢跳舞的我,便有了得以展示的舞台。看似容易的准备过程实际并非如此,大到剧本演员,小到服装道具,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有时我们也会不耐烦,但最终历经几星期的排练,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节目,更是团队精神。有很多人会质疑我们学校太多的活动是否冲散了我们对学习的热情与专一,恰恰相反,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活动给我们提供激情与能量,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充满干劲!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有一腔热血,等待喷薄!——
妈妈总问我:“你们南外的小孩儿怎么到哪都笑眯眯的!”每当此时我都会嘿嘿一笑。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学校的同学天天都笑,只是在学校我们能时刻感受到一种激情与能量,推着我们向前走,鼓励着我们奋斗。笑,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都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学校并没有抑制我们的热情,反而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就比如说著名的一年一度的学生会竞选。我也参与过一届竞选,虽然最终以落选告终,但我学会了如何井井有条的安排宣传活动、如何信心满满的在全校几千号人前面展现自我、如何在落选后重拾干劲。在那宣传的一周中,我和搭档每天7点钟在学校门口开始喊口号,拉选票,虽然辛苦,嗓子都哑得难受,但我仍享受每天清晨和大家一起“吼几嗓子”,我们吼出的是对自己的骄傲与自豪。这样珍贵的经历,我永远都记得清楚。学校的课外社会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尽早融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地铁站志愿者、老人院探访等,让自己的一腔热血感染给更多的人。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 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 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 该要飞往哪儿去。
——这句话摘自一届高三毕业生所创作的《北京东路的日子》。也许是因为我也到了高三,便对这首歌异常有感触。每每忆起曾经的时光,总会感叹与同学间的小感动,怀念和老师间的小玩笑。在南外,学生们有时成熟得像个小大人;老师们有时候幼稚得像个小孩子。在南外,我们收获的是知识,是关爱,是对自己的期许,是对未来的规划。在南外的6年,我成长得飞快,我懂得了要早早地替自己规划未来、制定目标,在别的孩子都在摸索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远方的灯塔;我懂得了要积极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在别的孩子都在为自己担忧时,我们已经接触社会生活。我们日益增长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心。
——纵使我们外表各异,但我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南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