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南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2-27浏览次数:6220

 
高三(1)班 喻 淞

个人档案
毕业小学:拉萨路小学银城分校
毕业初中:金沙js9线路中心
毕业高中:金沙js9线路中心
主要成绩:2011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国家一等奖
2011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国家一等奖
毕业去向:留学美国
 
    我用过去五年半的时间去接受南外的塑造,享受她的陪伴,并欣赏她的五彩缤纷。
南外的玩
    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形容南外:“注重素质教育的顶级名校”,而当时幼稚的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作业少,玩的时间多”。
    现在,我坐在电脑屏幕前掰掰手指头,才发现我确实在南外玩了不少:课间地下室乒乓桌上的擂台赛、在古生物博物馆看的远古人纪录片、生物课在鸡鸣寺路边研究的樱花、足球场新草皮上的一脚远射、通用技术实践中设计组装调试的飞机模型、艺术节排演过的《图兰朵》和《刺秦》、元旦晚会上的熊熊篝火和兔子舞……当我用遍十根手指还远未数完这串快乐时,我在想:南外给我们这么多机会和时间去玩,是为了什么?
    我突然发现在南外的这几年已经改变了我心中“玩”一字的定义,它不再仅仅是抛开学业压力的工具,而是一个鲜活的经历:想没有想过的,做没有做过的。六年级的我也许无法想象几年之后,我会和中科院院士一起讨论全球气候,或是会为了改进学校图书馆管理而去南京图书馆做问卷调查。南外鼓励着,并要求着我完成这些任务,因为她确信只有这样的尝试才会让我全面了解自己真正的潜能,让我在陌生的挑战面前打起自信,让我明白一颗热爱探索的好奇心比一个数学100分更加珍贵。
南外的学
    尽管“玩”得尽兴,我南外生活的主旋律无疑是学业。横在我们面前的及格线,不是是否记下了平方差公式,或是背出了欧阳修的《醉 翁亭记》,而是会不会学习——独立、自主地学习。
    打小时候起,我就喜欢数学,而南外的数学老师则让我爱上了数学。他们有着这样一个目标:引导我们去当自己的老师、定制自己的数学旅途。当我在高一钻进我偏爱的几何,却把其他数学分支的学习晾在一边,老师的一句及时的建议让我再次拾起头疼的数论书读了下去,补起我这薄弱的一环。渐渐的,我开始习惯时不时从算式和方程中走出来,给自己的数学学习做个体检,确定下一个航标的位置。
对于我这样的数学迷来说,在南外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找到一批同样疯狂的数学迷了。我们习惯了分享淘到的好数学书、好知识,也习惯了遇到难题时克制住翻答案的欲望,径直冲向身边的数学达人。我们习惯了一起攻克挑战时笔尖在草稿纸上的沙沙声,我们也习惯了偶尔因思路不一而起,又化于理解一笑的小争论。我们习惯了这个100%南外制造的合作数学空间,我们也希望继续待在这儿。
南外的不完美
    南外这块玉也有着小瑕疵:一些呆板的校规、开放时间苛刻的体育馆、效率有待提升的食堂……
    所以南外欢迎改良的机会,特别是学生们推动下校园的进步。
    去年夏天,在学生会竞选临近之际,我和几个同学发现了竞选过程中的不足:因为时间仓促,学生们不够了解候选人,从而在投票时常无法做出一个充分考虑过的决定。于是我们想到了通过制作一个iPhone应用,将候选人的海报等信息放入供大家浏览,来改进竞选的过程。然而经过几周的研究,当我们的作品成型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障碍:获得候选人的资料及使用权。为此,我们第一次爬上行政楼五楼,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听完我们对这个竞选应用的介绍,校长欣然同意:“想法不错,继续做下去吧,只要不要耽误学习就行。”
从这个应用起,我们成立了一个Apple应用开发小组,致力去改进南外的其他:将校刊电子化、制作食堂预订系统等等。在南外的支持下,我们学会了留心校内校外的不完美,更学会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改变。
    这就是我看到的南外,活泼又沉稳,带着自己的不完美让她的孩子们完美地绽放。
 
联系方式
手机:13951718976
邮箱:chrisy094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