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档案
姓 名: 王舟飏
就读学校: 小学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初中 金沙js9线路中心
高中 金沙js9线路中心
保送高校: 北京大学
曾获奖项: 美国数学竞赛中国区第四名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江苏省一等奖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南京市一等奖
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
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
校爱心天使,六星学子
校朗诵比赛一等奖、校科技周化学知识竞赛一等奖等
兴趣爱好: 阅读,朗诵,主持,组织活动,棋类,吉他,羽毛球等
学 校 内
学校固然不是造就人才的唯一地方,但在学生时代的青年却应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坏境与设备把自己铸造成个东西。——胡适
当踏进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我开始了我自己的选择,我要面对属于我的人生。
所幸,我的中学 —— 金沙js9线路中心,不是为了升学、高考而填鸭的所在。每天课前的汇报演讲让我练得了一副好口才;从不拖沓的教学理念使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的中学生活不是循规蹈矩的:没有周六周日的补习课,有的是老师平日里的引导与启发。六年来,我掌握的不是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公式,而是培养了一颗恒久不变的探索的好奇心。没有照本宣科的教科书式阅读作文,我每周都搜集热点新闻写出自己的评论。在对种种公众事件的思考下,我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走入高中,因为对于理科的喜爱,我进入理科实验班学习。在班上,学科竞赛是不变的话题:如若死记硬背,便难以为继;恰是因为热情,所以走得更远。
凭着对数理化的热爱,我获得了美国数学竞赛(AMC)中国赛区第四名,全国物理竞赛南京市一等奖,全国化学竞赛江苏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但我知道,这只是对于阶段学习的肯定,而对于知识的不变渴求与探索,才是永恒的主题……
活 动 里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看着学生们被压垮的双肩,人们都说中学是一个人的战役。而我却要说,在南外,中学是集体的舞台,是整个团队的赞歌。
每隔几个月就“纷至沓来”的大型活动需要的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勠力同心。深刻意识到组织能力重要性的我,开始了对自己的磨练:从班长,到年级级长,再到校团委委员;从英语节的幕后配乐,到艺术节的登台主演,再到校运动会的主持与播音,统筹与规划,继承与发展,团队赢得了一个个荣誉,我也荣获优秀团员,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殊荣。
社会 实践 中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秋瑾
从初一开始,每月两次的公益活动成了我的习惯。
配合青年志愿者协会,我在地铁站中做志愿者。为外地的旅者买票,为残障人士开启绿色通道。那时与我搭档的一位老先生说的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他是解放后的外交人员,会说英语,俄语和德语,现在在社区中义务教授外语,他说:“现在在国家事务里派不上用场了,就来做个义工,也能为社会出把力。”
于是回到学校,我与同学开办了“华语纵横社”。去社区里宣传国学知识,普及文化常识。定期为南京盲校的同学们制作音频文件——《爱的教育》、《莫泊桑小说集》……也许并不能帮上太多,但却是我们的暖暖心意。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丰子恺先生独爱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愈加繁盛,则愈加谦卑。她时刻没有忘记供给养料的树根,微风拂过,枝条轻摆,她用属于自己的舞蹈诠释了她对树根的爱。
作为中学生,我们并不能回馈社会太多,但是南外教会我们:学习柳树,时刻谦逊,用微薄之力表达我们对于所有关心我们的人的爱,是可以做到的。
六年 光阴 在 南外
不知不觉,已在南外度过了六个年头,踏出校园,亦如六年前踏进这里。书声琅琅,满园花香。南外教会了我们怎样学习,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南外给了我们宽广的平台,南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
中国灵魂,世界胸怀。五十载光阴岁月已过,南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卓越人才,正如每年秋天那铺满校园的金黄银杏叶,带来了今秋的硕果累累,预示着明春的桃李芬芳。
“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的标志是其思想上的兼容并蓄”,毫无疑问,南外做到了。
“优秀的学校会将每一个学生都当做独立的成人”,毫无疑问,南外做到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南外的老师循循善诱,桃李满门。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南外的学子孜孜不倦,博学多闻。
临别之际,感伤的是就要离开南外,欣慰的是马上又要有许多刻苦努力的学弟学妹们加入这个大家庭。
南外,是我们挥洒汗水,收获青春的地方。真诚地祝愿南外的明天如红日初生,其道大光。祝愿每一位学弟学妹恰似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