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汪若曦
班级:高三4班
毕业小学:南化四小
毕业初中:金沙js9线路中心
录取大学:清华大学
人生中,有多少个六年?有人会说:有十几个;而每人只有一次的青春里,又有几个六年?回想在南外度过的这六年,我们,在母校为我们铺陈的画纸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六年的时光里,有喜悦,也有失望;有执念,也有过迷惘;有过斗志,也有过倦怠。倘若要用两个字来作为总结的话,我想,那只会是——感激。
感激六年里每一次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让我几乎每一次的努力都能得到成正比的回报;感激六年里每一次失败,让我在后来摔倒之后都敢于爬起来继续奔跑;感激那些支持、鼓励过我的人,也感激那些否定、批评过我的人……这些都让我联想到乔布斯曾说过的那句话:“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它们给予我勇气,给予我自信,给予我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经历与收获。
与许多同学不同,六年前我进入南外时,仅仅是一名“草根小学”的毕业生。我没有周围学霸们拿到手软的奥赛、英语证书,更没有他们从小立下的考上名牌大学、当科学家金融家外交官的远大志向。六年的南外生活,使我从一个无知懵懂的茫然少年,转变为一个能够为自己做出规划与安排的准成年人,因为南外人有着“不设限”的青春,有着千种万种实现梦想的可能。
不论是初高中的节点——中考,还是后来我决定通过外语类保送去我的梦校,成绩可以说是梦想征途上的硬实力。还未进入南外时就听说,学校每天四点不到就放学,作业也不多;可到了南外,虽没有传言中那么夸张的轻松,但老师们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很多其他中学所奉行的题海战术。在我看来,老师们都很重视基础的夯实,很少一味地研究偏题怪题,至于之后的拓展提升,都是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这并不意味着同学们从不刷题,只是同学们从不盲目地刷题。就拿高三时的保送来说,每人都会根据自己所报的大学,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训练。正是因为南外学习的一定自由度,让我们从初一开始,就学会审视自己的不足与弱项,而不是成为应试模板下只会做重复劳动的机器。
如果说课内学习占了我中学生活的二分之一,那么另二分之一便是极富南外特色的活动。记得从初一开始,大部分的学科都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主题,进行课前演讲。我不仅没有经验,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更是战战兢兢。有时,恰巧同时袭来的多门课的演讲不免让我手忙脚乱,可终究有那熟能生巧的一天,我从一开始的紧张、手足无措,变为后来自然而然地脱稿,应对自如。也许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地锻炼,让我从第一次演讲时的畏缩,进化到大学面试时的淡定、从容。
到了高中,我尝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加健美操队,参加演讲比赛。这些活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竟有这么多种可能。倘若没有这一次次的尝试,我又何尝会想到,原本四肢不协调的自己竟能代表学校参加啦啦操比赛;又何尝会想到,原本那个只会安安静静学习的小女生,竟有勇气一次又一次地站上演讲台,参加辩论赛,侃侃而谈……不论成败,我在这一次次的尝试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为了目标执着努力的自己,一个不为自己设限、敢于挑战“不可能”的自己。这些尝试让我知晓了可以在何处扬长,在何处避短,可以去尝试创造更多的精彩。
前几日看到一位学神级好友的访谈,说到:“成长中最重要的就是无惧无畏。”对我而言,最欠缺的也许就是这一点。以前我害怕失败,不敢迈向未知的路,囿于主观上限定的圈子,墨守成规 ,画地为牢。而之后带给我勇气的,不仅是每一次小小的尝试带给我的成功的喜悦,更有南外的老师、同学、甚至是已经离开南外的学长学姐。还记得初三时压力过大,老师还曾特地打电话给妈妈,鼓励我,让我不要紧张;周围更是有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的好友,在失落时相互鼓励,在夜深人静刷题时互送温暖。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去北京考试前学长学姐为我们组织的模拟面试。全国所有的外国语学校中,也只有南外的学长学姐一届届传承下来,在考前为我们模拟、点评、辅导,给我们加油打气。还有每年组织编写的保送生文集、出国生文集,让每一届南外毕业生紧紧相连。于是,南外早已成为了将大家汇聚在一起的大家庭,那种归属感,让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无限温馨与温暖。
白驹过隙。校园里的银杏,随着时光的匆匆脚步,在记忆里一次次落叶归根,一次次盎然新绿。六年前的憧憬仿佛还只是昨日,六年间自由洋溢的青春,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六年里,不论是磕磕绊绊,还是意气风发,回想起来,我从未懊恼,也从未后悔,唯一有的,只是遗憾。遗憾曾经身在其中不自知,遗憾如今道别亦匆匆。不过这也是最真实的人生,正是因为它过于短暂,过于美好,才能在心底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迹,才能在今后值得我们每一次细细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