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外学习生活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20浏览次数:3132

姓名:李彦旎

班级:高三(2)班

毕业小学:凤凰花园城小学力学分校

毕业初中:金沙js9线路中心

录取大学:清华大学

包容的环境保障个体的思考

   进入南外的第一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困惑。当时我的心理预期是:我会碰到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我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了。那时,我对优秀一词的认知还比较狭窄,似乎它可以被公式化,可以被以某种方式框定,是可以被固定在一张薄纸上的概念。而自觉作为一个要强的学生,追逐“优秀”是我最为自然的选择,正如我小升初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外。但是进入南外后,我发现它和我想得太不一样了:这里似乎充满了“奇怪”的人。首先是同学,他们有那么多的想法和主意,又总是那么迫切而自信地去表达,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在那时的我看来这个行为无疑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回答问题的目的只是得出正确答案,那么提供大量的外围信息就十分不必要。更让人奇怪的是,老师似乎对这种“不明智”的做法毫不介意,甚至还颇为欣赏。这就是我困惑的原因。而这份困惑是随着我在南外的学习生活中对“优秀”认知的逐渐丰富而逐渐消解的。

在竞争中发现自己

   南外无疑拥有非常宽广的平台。从校园的传统节日(外语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到平日开设的个性化选修课,从各类比赛到学生社团……大量丰富的机会鼓励我去勇敢选择,大胆尝试。有平台就有竞争。在学校的支持降低了学生尝试成本的同时,竞争也变得相对激烈。但幸运的是,学校对待规则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良性竞争的公平原则,这也使得参与竞争的我们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经历过程,获得成长。

   我在高中参加的校园活动大大小小算起来也不少。我不否认竞争失利后我要面对如潮的挫败感,但最重要的是竞争让我更全面的了解我自己:校健美操队的训练让我认识自己的极限;花艺社团的插花活动让我感受美既有规律也有不确定性;学生会竞选让我学会在压力中前进;英辩比赛让我明白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这些经历的结果可以让我受用一时,但这些经历本身带给我的改变将会永远属于我自己。在此间,我也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欣赏我的朋友,欣赏我的对手,也欣赏我自己。而在学会欣赏后,我才不会因自卑而轻易地随波逐流,忽视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望。

   竞争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似乎并不经常被提倡。小时候我接触到更多的是谦逊礼让的例子,比如孔融让梨。这些故事都赞美了一种“让”的谦逊姿态。因此,我曾经一度非常排斥在竞争中主动展示自我,并认为这是一种骄傲自大的表现。但在南外,我慢慢体会到,过分强调谦逊其实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自卑,抑或是傲慢,它提倡的人生态度并不积极。学会以阳光的心态参与竞争,不仅可以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可以提升发展自己。

在与优秀的人的交往中变得更优秀

   当然,我最爱南外的一点是,这里有很多很棒的同学,我有幸与他们中的一些成为很好的朋友,并在和他们的相处中不断地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曾经不太爱看书,但是自从好友A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我分享了一个书中的故事后,我渐渐爱上了阅读;我曾经对钢琴感到厌倦,但当我在音乐角看到同学B陶醉在自己演奏的《童年的回忆》里时,我又重新回忆起自己初学钢琴时的兴奋和热情。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里,我重新发现了我自己:我的兴趣,特长,优点,缺点……我欣赏身边的人不同的个性,同时也被周围的人欣赏。与优秀的人为伴,自己也会变得更积极,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