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苍穹 创新中国”--金沙js9线路中心第34届科技节开幕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1306

大家好,我们是本次晨会的主持人

我是高二(4)班的王曦

我是初二(8)班的朱小澍


这次晨会的主题是星耀苍穹创新中国,今天是南外第34届科技节开幕式。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汹涌澎湃的新科技浪潮正席卷整个世界。

为了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具有科学报国、勇于创新情怀的科技拔尖后备人才,全面地展示金沙官网师生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的丰硕成果,更好地营造全校师生关注、了解、学习、研究前沿科技的良好氛围,本届科技节以星耀苍穹创新中国为主题,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生会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更为有效地推进具有南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融通中西、文理并蓄,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

南外学子一直以来对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十分关注,下面,就让我们有请来自高二(5)班的苏子原同学来谈谈他的见解。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在时代和国家给予的创新沃土中奋进”。

不久前,在获得机会参加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少年科学家活动时,我看到了科学后浪们的创新激荡。一位上海同学在广东农村无意发现农药喷洒过剩的问题,于是,他利用所学科学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设计了一款蛇形机器人,想利用图像识别来帮助农民更精确地喷洒农药。还有同学研究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或者以独特方式思考怎样改善噪音扰民……种种创新和想象为我打开了新的知识视野,也深深认识到创造的巨大能量。我自己出于对国内外新冠疫情的关注,做了个小研究:中国新冠疫情早期控制及其启示,较有创新性地以简洁的描述性方法,直观显示在两个最长潜伏期内,严格防疫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在点评时说到,人类思维的一大独有优势是跳跃性思维,几乎对所有领域来说创造都是最重要的,一般重复性的劳动将来或许会被AI代替。当然,创造要首先夯实基础,理解和敬畏前人成果,才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所成就。

    这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主题是“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环境事件频发、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当下,这句话尤其意味深长。创新,正是科技皇冠上当之无愧的明珠。种种创新性革命性的突破已经、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世界:自动驾驶每年拯救千万生命、挽回巨大经济损失;医生们能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来做更精准的诊断;今年研究基因编辑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充分说明了创新的关键作用,顶级基因编辑技术会对很多主流新药研发产生显著影响,改善世界上很多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文卡评价说,中国是一个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在国力强盛、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创新尤其对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时候,我认为首先要从人文精神角度来思考,我们思想的独立性、中华民族不服输的精神,以我为主、他为我用的良好鉴别力,是创新中国的精神底色。第二,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第三,建设创新中国,青少年尤其要努力。登上Nature的最年轻中国人曹原,我们南外校友、863科学家鲁伯埙,女科学家鲍哲南、颜宁……这些中国年轻科学家卓越的科研水平、过人的拼搏精神和旺盛创造力是我们少年学子的楷模;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需要始终胸怀高远、热爱新知,提升学研能力,在时代和国家给与我们的创新沃土中不断奋进。

感谢苏子原同学的分享。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来自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博导缪峰教授来分享他的经历以及对科学发展的见解。

缪峰教授曾荣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称号,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他于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之后在美国学习和工作8年,于2012年全职回母校工作。缪峰教授同时具备美国硅谷工业界顶尖实验室的研发经历与学术界的基础研究背景,主要围绕量子材料的基础物性与量子信息器件应用开展研究,目标是通过前瞻性基础研究,创造出能够影响到人类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缪峰教授上台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南外是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也是我女儿的学校-仙外的本部,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科技节开幕式,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科学精神?另一个是,科学家有国界吗?每位同学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也给大家带来两个小故事,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4年前,我刚刚进入博士一年级。当时石墨烯刚刚被发现不久,几乎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其中有个很大的争议,就是:石墨烯的最小电导率应该是多少?人们发现理论和实验的结果相差一个因子π,这个争议也因此被命名为“π因子缺失之谜”。我和我的导师决定啃这块硬骨头。实验非常挑战,在最关键的攻坚期,我过着魔鬼一般的生活,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回去睡几个小时后第二天上午九、十点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一天新的工作,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最后,在我们的坚持下,终于发现这个缺失的π因子跟石墨烯的尺寸和量子特性有关,并在实验上给出了清楚的物理解释,解开了这样一个难题。现在看来,我们所经历的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迎接挑战、去伪求真、坚持不懈,不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吗?我们在那一年的圣诞节前将文章投到了著名的《科学》杂志,并最终获得发表。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归属感。我对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归属感的思考,开始于我博士导师跟我讲的一件她亲身经历的事情。我导师在大陆出生,在香港长大,本科开始就一直在美国名校接受教育,一直拿着美国的绿卡。有一次,她提前约好了一名美国能源部的项目主管谈项目的事情,在她到达华盛顿之后,她竟然发现由于不是美国公民,她连能源部的大门都进不去,最后只好约在街角的星巴克咖啡店。她在回学校后颇有感慨,跟我谈起了这件事情,这是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虽然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但是作为一名从事科研的学者,是有国界的,是需要归属感的。

而归属感一定是来自于自己的祖国。所以我在读博士和工作期间,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学术界的发展,终有条件回到母校南京大学工作。

100多年前,美国的一位物理学家罗兰在一次演讲中批评说,我们中国人只满足于知道火药可以爆炸,却不求甚解,错过了发展出近代科学的机会,使得当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他还毫不客气地说,正因为如此,中国这个最古老、最庞大的民族却被人当成野蛮人。

100多年后,从前年的中兴事件,到去年的中美贸易战,一再警示我们,核心技术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取。科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

而作为一名中国的学者,坚持科学精神,努力科技兴国,也成为了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就我个人而言,这份责任也一直激励我挑战极限,在物理的前沿交叉领域取得突破。例如,我们通过在原子世界里搭乐高,创造出一种新的量子材料和结构,拥有超出优盘百倍的信息存储功能。这项成果在国际电子学顶级期刊《自然·电子学》上发表,并获得授权美国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各一项。国际权威的器件与系统路线图在连续两次的官方报告中,将这项成果列为领域的主要进展之一。正是这份责任,督促着我们不断进取,多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为国家多做贡献。

“少年强,则国家强”。两年前,在南外的“走向大师”选修课上,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们的科研工作,其中一位同学问出了一个一般硕士研究生才能问出的问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南外学子的这份独立思考、求知若渴的优秀品质。我相信,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其中,必定会有我南外学子的身影。谢谢大家!

鉴于金沙官网多年来出色的办学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理科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成绩,更为了激励更多南外学子树立献身科学的志向,品鉴专心治学的科学家精神,经申请,已经得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同意,意向将太空中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外星。

报告已经递呈给国际小行星组织,等待最后的批复。我们期待:不久,一颗永远光芒璀璨的南外星将闪耀于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正因如此,本届科技节以“星耀苍穹创新中国”为主题,开展如“寻找看不见的暗物质”讲座,“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讲座,大疆机甲战队对战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期待同学们的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