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学习部长陈华夷,今天的晨会将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样一位科学家,他致力于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和干预策略研究、提出并实现了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ATTEC)这一药物研发新概念。下面有请南外1999年毕业的校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鲁伯埙教授为我们分享他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尊敬的各位南外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母校让我跟各位同学讲一讲科学精神。我其实非常惶恐。母校培养过很多杰出人才,其中很多人比我更有资格讲这个话题。我虽然从事科学研究十几年了,但是很多方面也只是初窥门径。但是南外的确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20多年前正是南外孕育了我的科学精神的种子。既然母校要求,我今天还是努力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20多年前我很喜欢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从每个基因努力让自己不断被传承的角度,阐释了生命的演化与发展。书的末尾提到,不仅生命体存在基因,社会也存在基因,这些社会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诞育了我们的现代社会。科学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社会基因的一部分,她指导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人类知识的疆界,也指导社会大众以科学的眼光认识我们这个世界。我很喜欢的另一本书,叫“Time,Loveand Memory”。这本书是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家Seymour Benzer的传记,描述了他如何发现了分别控制生物钟、求偶行为和学习记忆这三种核心的神经生物学行为的三种基因。我觉得我的科学精神的核心也有三种基因,在这里与诸君分享。
第一种基因是“求索”。在南外学习的时候,我观察到不同形状的树叶,叶脉的类型也不同,进而产生了一个比较异想天开的想法,觉得叶脉类型之所以不同,是否有可能是为了在覆盖叶片的同时尽量节省叶脉的材料。我这个天真的想法当时并没有实验依据,也没有文献依据,于是我后来采集、观察了很多叶子,并在大学阶段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初步证明了我的想法,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这段早期的经历在我心中埋下了探索的种子,这种“求索基因”到现在还影响着我。比如说我们实验室前一段时间针对我提出的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ATTEC)这个原创概念的探索尝试,之前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报道过这个想法,而我跟很多领域资深专家讨论的时候也曾被劝诫,说这个想法做成的希望非常渺茫,有这样那样可能的困难。但最终我们的探索没有白费,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们最近刚发表的一个工作,实现了利用化合物降解脂肪。用化合物靶向降解蛋白很多人做,但是用化合物直接靶向降解脂肪从来没有人做,我们做了第一个探索。我们还有一个关于RNA相变的在投稿工作,整个领域可以说只有一篇支撑这个现象的参考文献,可以说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但是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和成就感。有时假说被证实令人雀跃,有时结果与预期相反,但由此修正后的假说又得到了证实,同样让人欣喜。没有求索的基因,我想我可能不会有上下求索的勇气,也品尝不到此间乐趣。
第二种基因是“求实”。即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在我刚开始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记录到用方波电压刺激细胞时会产生的一种形状奇怪的尖峰电流。当时有资深的技术人员,也是当时对我来说的权威,告诉我这里刺激伪迹,是仪器产生的假象,不用管它,处理数据时删掉就可以。我当时不解,每次都会记录到,一定有什么原因,为什么就可以当成假象删除掉?后来我通过自己的钻研以及跟实验室导师的请教,终于弄明白了这种电流是电容电流。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本身并不导电,因此形成了电容。在方波刺激的时候充放电,因此产生了我观察到的电容电流。电容电流不但不是假象,反而拥有重要的意义。后来有的实验室甚至可以利用检测电容电流来观察神经突触囊泡的释放与回收。回顾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也多次遇到,观测结果或者我自己的理解,与各种权威、教科书或者所谓顶级期刊论文中的定论不一致的情形。正是求实基因,让我有勇气不盲从不迷信,努力寻找科学问题的真实的答案。
第三种基因是“求志”。求志意思是保持自己的意志,坚守自己的志向。人生之路绝非平坦,学术之道亦可能困难重重。但正所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的求学经历让我认识到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而坚定目标,不轻易放弃,积极思索和寻觅克服困难的途径,才是我们应该保持的态度。我在南外学习的时候曾在参加全国高中物理联赛时遭遇重大挫折,初赛全省第二名但复赛折戟,甚至没有资格参加决赛。但是在南外各位老师的鼓舞下,我没有放弃从事科学研究的梦想。前面提到我们进行的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ATTEC的探索工作。实际上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反复实验也几乎检测不到目标蛋白被显著降解的迹象。结果令人沮丧,但我们没有选择放弃,也没有一味重复蛮干,而是通过对机制的思考推断,意识到我们设计的化合物降解机制特殊,导致高浓度化合物可能反而无效或者效果比较微弱,从而降低化合物浓度,并且尝试在不分裂的神经元细胞中检测,最终看见了化合物的效果。正是“求志”基因,让我没有轻易错过一项重要的发现。
虽然求索、求实、求志这三种基因是过去二十多年来逐渐表达成熟的,但是她们的种子在南外就已种下。今天南外在各位同学心中种下的基因很可能不尽相同,而今后的人生道路也一定会精彩纷呈。我衷心祝愿,这些南外基因能在今后的人生中给大家带来自豪而非自大、自信而非自负、自强而非自夸、自省而非自欺、自赎而非自闭,能助大家在逆境中坚守情怀、在顺境中大放异彩。谢谢大家!
感谢鲁伯埙教授的分享。传精神火炬,自有后来人。南外作为一所培养人才的名校,既培养出了像鲁伯埙教授这样用行动诠释科学家精神的科技人才,也在她现如今的学子心中种下了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在今年暑假举行的第3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来自高三的丁晓漫同学获得金牌,进入2022年信息学国家集训队并获得理科竞赛保送资格。下面有请她为我们谈谈她心中的科学家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三(2)班的丁晓漫。
上小学时,老师问我长大了想要做什么工作,我总是回答:我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然而想要成为科学家,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
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必须要拥有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创新精神。1934年,为了铁路网的铺建,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民间曾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茅以升先生迎难而上,临危受命。他采用了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以及“沉箱法”和 “浮运法”,解决了泥沙淤积、水流湍急带来的施工困难。正是创新、开拓的思维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开启了中国大型、复杂桥梁的建造历史。如果只是故步自封,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思考,便很难有进步的空间。
同样必不可少的是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2003年2月,国内一名教授宣称研制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三年后,事实才浮出水面:“汉芯一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近些年来,学术不端事件也时有发生。这种造假行为被大家抵制和唾弃。 “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信息学竞赛选手,科学家们身上的育人精神也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姚期智先生作为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2005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回国,立志为祖国培养更多年轻一代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先后在清华创立了大名鼎鼎的“姚班”,偏重人工智能的“智班”和偏重量子物理的“期班”。金沙官网的学长杨骏昭就正在姚班学习。
自从接触到信息学竞赛,我努力学习各类前沿、新颖的算法,独立解决问题;既从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处汲取经验,也对向我提问的小朋友们倾囊相授。临近毕业季,我时常思考:学习信息学竞赛的知识,是否只是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敲门砖?其实不然。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2004 金牌得主楼天城创立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IOI2008 金牌得主陈丹琦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利用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问题上输出重要成果。看到信息学竞赛出身的人们在相关行业作出的诸多贡献,我备受鼓舞。我愿意坚持最初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家精神,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潜心学习、勇敢探索,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刚刚结束的第3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南外化竞团队勇夺4枚全国金牌,人数全省第一,下面有请他们中的代表,来自高二的庄楚越同学也来说说他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高二(2)班的庄楚越,很荣幸能代表化竞团队作晨会发言。
从马车到高铁、宇宙飞船,从珠算到互联网、大数据,每一次科技革命,都重构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式,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力量,承载着一代代科学家的使命和担当,展现着内涵丰富的科学家精神,今天,我谈谈对爱国、求实、协同等精神的理解。
先说爱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抛下国外的安逸生活,不顾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怀抱,书写了“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豪迈;84岁的钟南山院士,疫情肆虐之下毅然逆行,登上开往武汉的高铁,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盛世中长大的我们,要让家国情怀深深扎根于心灵,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到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
再说求实。科学是对客观真理的追寻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必须秉持求实精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生都行走在田间地头,面对杂交水稻难题,他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选种、试验、失败,再选种、再试验、再失败……正是科学的求实精神,让他敢于突破思维定势,让他在浮夸成风时依然坚持自我,最终创建超级杂交水稻体系,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世界几十亿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戒骄戒躁,保持对知识和学问的好奇之心,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绝不能弄虚作假。
最后说说协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家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科技工作者之间、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集成攻关已成为主流。屠呦呦在领取诺贝尔奖时一直强调团队协作的作用:“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给全体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嘉奖和鼓励”。俗话说“若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若想走得远,一群人走”,我们的化竞团队也是如此。在学校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学长们的引领下,我们平时相互查漏补缺,考前集训共享题库互帮互助,考后各种交流、总结和提高,正是在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里,我们的成绩才能稳步提升,最终全部摘得金牌。
仰望星空,我们追求真理;检视内心,我们使命在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进程,扎实学习、奋勇拼搏,努力成长为具有爱国、求实、协同精神的战略科学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充满未知,探索永无止境。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让我们秉承科学家精神,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