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一位平民校长一群牛学生(羊城晚报)

 
 
被南外称为“哈耶普牛斯威”的照片,刘天宇(左三)是“哈”主角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蒋铮
 实习生 武丽魁 彭雨婷

        金沙js9线路中心(简称“南外”),今年470名高三学生中,有240人被国外大学录取,210人提前

保送到国内名校,高考考生只有19人。

        南外很“牛”。 

        100%的本科升学率保持了多年,今年被美国“常春藤”八大盟校录取的有17人,被中国常青藤大

学即“C9”大学录取的有75人。

        南外的学生很“酷”。 

        2012届高中毕业生有一张名叫“哈耶普牛斯威”的“怪照片”:照片上的6名毕业生分别被哈佛大

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威廉姆斯学院录取。

        学生:
        独立自信,也会“低调耍宝”

        5月4日,南外国际部近200名学生穿着睡衣来到学校,几名女生穿了动物装睡衣,面对镜头有些不

好意思。南外因此一下子闻名全国,不少人质疑:南外是不是想炒作?

        南外不需要炒作,相反,南外对媒体报道十分谨慎。

        当记者联系南外采访时,甚至一度被拒。一位媒体同行告诉记者,南外的生源和声誉在江苏都是一

流的,“只要保持现有状态,就是最佳状态,所谓‘枪打出头鸟’,媒体过多的报道只会让南外被

动。”

        那么,“睡衣日”是怎么回事?南外副校长胡虹洋说,其实这只是国际部一位老师发起的一个活

动。“在国外,学校‘睡衣日’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慈善意识。南外睡衣日也一样,愿意参与此项

活动的孩子要捐5元钱,汇总给爱德基金会。睡衣日的活动并没有通知媒体,但某位做记者的学生家长

无意中报道了此事。”

        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刘天宇同学告诉记者,在南外,穿校服是一项制度,管理很严。但在一些特殊场

合,比如学生会主席竞选、阳光义卖等活动中,对于扮演成小熊维尼等极具个性色彩的装扮,学校极少

干涉。 

        其实,在南外,更有个性的学生活动还有更多。

        重新恢复的篝火晚会,就是一场师生协同努力的“喜剧大结局”。南外的操场以前是土质,岁末操

场上都会燃起熊熊篝火,全校师生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深深烙在了每个南外人的

记忆里。篝火晚会是南外的传统,但在几年前,学校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出于安全考虑,校方将篝火

晚会取消,改成了焰火晚会。学生们纷纷向校长“上书”,要求恢复老式的篝火晚会。学校领导多次邀

请各方人士开会沟通、协商,终于找到了“隔热层+消防员”的双保险方式,恢复了南外传统的篝火晚

会。

       自由民主的氛围,也逐渐培养了南外学生自信独立的特质。刘天宇面试哈佛时,把随身携带的魔方

掏出来,向考官展示了他的30秒复面秘笈;姜瑞琪没有选择爸爸心仪的美国名校,却说服爸爸,自主选

择了“校园氛围非常棒、图书馆藏书量列全美大学第3”的杜克大学,“我喜欢体育,杜克是美国赫赫有

名的篮球名校,还出过美国男篮主教练。”她说。

        校长:
        骑旧单车,有时“没大没小”

        南外校长董正璟,是“老南外”的典型代表。董正璟说:“我12岁进南外读初中,当时是推荐考

试,班上3个同学只考上我一个。没想到踏进南外校门,就一辈子是南外人了。”1970年,董正璟从南

外毕业后,直接留校担任了英语老师,从1999年至今一直担任南外校长。

       与其他校长相比,董正璟有很多不同之处。他总是骑着自行车,早晨7时半便到达学校。有学生给

他提意见:“校长,别骑这个旧车了,影响形象。”董正璟却说:“旧车好啊,不容易丢。”记者电话

联系南外采访时,不需报“家门”,就从总机拿到了董正璟的办公室电话。电话拨通后,接电话的正是

董正璟本人。虽然他表示很忙,但还是答应记者先发采访传真,“就直接写我的名字。”安排采访的王

老师告诉记者,董校长只要在学校,办公室门始终向全校师生敞开,不论老师还是学生,只要有需求找

到他,他都会尽力满足或帮助。董正璟“没大没小”,也影响了所有老师。

       副校长胡虹洋说,南外师生的关系,更多时候像朋友。在她和很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回答问题

可以不起立,争论问题时甚至可以不举手直接“抢辩”。去办公室找她时,看到桌上的巧克力、饼干,

可以“哈哈,老师给我一块”就拿过来吃掉。很多老师称呼陌生女生时,不是叫“同学”,而是叫“小

美女同学”。

        教师:
        兢兢业业,偶叹“压力山大”

        民主、平等、尊重、包容,融化在南外的每一个教育细节里。当好一位南外老师,压力也不言而

喻。以一位英语老师为例。

        从1983年担任英语老师至今的胡虹洋说:“普通中学的外语老师,可能一周8至10节课就是满工作

量,一般教两个班,有4至5节课是重复的,只用一套教材,所以备一个单元的课可以上一个星期。但南

外英语老师,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既要教‘精读’课程,又要教‘阅读’课程,还要教‘听说’课

程,即使是教一个班,每周都有9至10节课,每天都是新课,而且三套教材滚着上。但实际上,南外的

英语教师教两个班,每周18至20节课的占多数。老师还要指导学生看原版英文报纸,做摘录或写读后

感。检查学生课文背诵也是很大一项工程,所有学生每一篇课文都必须一个一个到老师那里背诵。每天

的午休时间、放学以后,教师办公室门口都有排队等着背书的学生。”

        “压力山大”,为什么还愿意待在南外?一位南外老师告诉记者,一是自豪感,二是和谐的氛围,

三是师生情谊。“当上一名南外老师,走到外面很自豪,大家会很尊敬你;老师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

情很好,相处融洽。学校给老师们买来可坐可躺的椅子和小毯子;师生之间的情谊更浓,很多孩子毕业

多年还会回母校‘蹭老师饭’,把自己遇到的难处或工作学习中的问题与老师讨论。毕业二三十年的老

生举行聚会,常请老师们到场。”

        人物素描
        “哈”主角刘天宇

        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刘天宇,是“哈耶普牛斯威”的“哈”主角。 

        在咖啡馆坐定,刘天宇马上瞟了一眼记者的录音笔,“看到录音笔会紧张吗?”记者问。“我表示

毫无压力。”刘天宇扬扬眉。

       当被问及“面试名校你紧张不紧张?”刘天宇说,“面试之前会紧张,真正到面试时反而没感觉

了,因为紧张也没有用。而且实际上一方面面试官比较友好,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准备得比较充分。”

他成绩优秀,SAT1(笔者注: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SAT成绩是世

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和SAT2都考了双满分;他外表文静,却很享受

在模拟联合国活动(笔者注:简称“模联”,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

到“联合国会议”当中,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

点问题召开的会议。)中说服众人;他喜欢魔方,是魔方社团中的老师。

        刘天宇说,自己不觉得自己是2012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大家各有各的“酷”。

        对话刘天宇:我们不会被当做“学神”

        他还说,在哈佛能发挥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这很有魅力

        ■看重哈佛的资源

        羊城晚报:据说你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你为什么选择了哈佛?

        刘天宇:主要原因是我之前参加“模联”时曾经去过哈佛,哈佛的资源非常强大,无论是实验室资

源,还是图书资源、经济资源。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更能发挥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对我来说,这是很有魅

力的一件事情。

        羊城晚报:除了理性分析,哈佛有没有感性的吸引因素?

        刘天宇:有,我特别喜欢哈佛的颜色。(拿出书包里的深枣红色围巾)就是这种crimson色,它的

建筑物也是这种颜色,给人一种非常典雅的感觉。

        ■不想定专业故留学国外  

        羊城晚报:为什么你会选择国外的学校,而不是国内名校?

        刘天宇:因为国内要定专业,而我不想定专业。其实我并不那么看重世界排名,也没有可靠证据能

证明国外的大学就比国内的强很多。

        羊城晚报:清华北大也有一些理科实验班,可以先不定专业。 

        刘天宇:考那些实验班难度很大,我不一定有把握。但在哈佛,大家是普遍先不定专业的。

        羊城晚报:如果国内名校也实行入学时先不定专业的学习制度,你很可能选择国内? 

        刘天宇:当然。

        ■南外学生各有各“怪” 

        羊城晚报:你的成绩很好,你的魔方也玩得很棒,在其他学校,可能会被认为是“学神”、“怪

人”,在南外会不会?

        刘天宇:不会。大家各有各怪,见怪不怪。比如很多同学特别喜欢看一些体育节目或者看电影,看

的时间特别长。大家会普遍认为:花那么多时间在娱乐上,太浪费时间,但我们学校这种人特别多,老

师也不大管,实际上南外的很多同学都能很好地平衡这些东西。

        羊城晚报:所以南外学生还是非常刻苦的?

        刘天宇:可以这样说。我们只是看上去玩得比较多,但实际上最终还是以学习为主。比如我,除了

上课,回家之后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还是在做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其他时间我也不会浪费,会做一些能

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